最近有錢人做多了一筆新的借貸, 貸款的用途當然不是消費性的吧, 我是以此作投資/ 投機用途的.
其實, 在開始的時間, 我都幾掙扎, 究竟要唔要呢筆貸款, 原因是
1. 傳統智慧告訴我, 因為短期波動與現金流的關係, 借短債作投資或投機之用是很危險的;
2. 有錢人的樓按槓桿已經不少了, 再新增借款的話, 槓桿有可能過大;
3. 如果我在一年之內要買多一層樓又要做樓按的話, 呢筆債款有可能成為阻礙;
為了更好地了解上述幾個 "不借原因", 以及借與不借之間的關係, 我做了自我評估;
1. 雖然傳統智慧不建議大家借錢投資, 但有那間公司沒有借貸 (為數不多吧)? 這不是借錢投資嗎? 就算我那兩層樓, 也是借貸回來的. 如果我以自己作為一間公司地經營, 最重要是回報及現金流吧 ~~ 那我就要計一計, 我的借貸成本及回報, 以至現金流的關係了:
a) 我現在的貸款, 息率4%, 一年期;
b) 我的現金儲備已夠我食半年有多, 一般不會用作投資之用; 但我也不會增加這個儲備
c) 現時我每個月都有正現金流, 且不少於還款額;
即是說, 只要我找到一種投資方式, 在一年內做到超過4% 回報, 我這筆貸款用作投資就有 "so"了;
1年期4%以上回報的投資有不少.
在一年之後, 只要我的財務情況沒有轉壞 (即無比人炒之類), 而息率又沒飛升, 這種"短債投資"更是可行的 "增加收入/ 資本來源" ~~ 其實有點像做樓按買樓收租差唔多, 只是買樓係長期貸款加長線投資, 而我這個形式是 長期地"短期貸款"加 "長期投資".
關於第2及第3個問題, 我問過做銀行專做loan的朋友, 其意見是, 對銀行來講, 最緊要係借款人的信貸記錄及還款能力, 而對借款人來講, 最重要就緊係個個月有足夠現金流還錢啦 (好似講左等於無講);
咁我不如睇下自己將會點用呢筆錢啦, 今次呢筆錢, 我會分做5份資金, 其中一份要嚟做股票期權, 另外兩份做期權的cover, 兩份備用, 隨時機適當時使用. 其實都唔係甚麼投資大計 (反正也不是借很多);
據計算, 以我做期權的回報已足夠比息, 即是我已賺了這些現金的"成本"去"等待"好時機了, 因為係短債, 我不會做回報高風險高的投資, 只做回報低風險低但又夠比晒所有成本的操作, 而我最大的風險是每個月都賺唔到息...即是一年開外就蝕了貸款的利息支出 (4%).
結果會係點? 我會慢慢記錄!
格力明珠廣場
1 天前
借短債買期權, 不是太易控制, 小心為上。
回覆刪除對, 所以我要小心控制在自己能操控及可以接受"歸零"的範圍內
回覆刪除Hi 有錢人,
回覆刪除Hi 有錢人,
回覆刪除I just did what you try to do. Borrow money from bank (Interest Rate 2.xx% APR, but only can borrow me 6 times of my salary) and I have brought an RIETs like stock (6823). It promised yield is 8% on coming 2 years. If it price not drop then I should able to earn 8%-2.xx%.
I think the interest rate is key of above.
What I'm doing now is try to find another bank to borrow me money and repeat about again. However I need to check the Bank one by one, because the Interest Rate need Bank's approval. I still looking for cheaper interest rate. An Bank called me and give me a cheaper interest (3.01% APR).
On Wed, Six Central Banks cooperate to save the market. Do you think will it affect the interest rate?
to 匿名:
回覆刪除Thx for readying.
與小小超有關的股份我一向不喜歡沾手, 主席的為人是我選港股的一大考慮, 尤其李生的財技之高, CAP水之狠大家都看在眼裡, 買他系內的東西請自行判斷.
借貸投資方面, 最重要還是現金流, 無論你借多少都無所謂, 只要你能百分百肯定自己每期都可以準時還款, 通常的失敗個案都係過度使用槓桿,一個波動之後乜都無晒無錢還...要留意
本人認為, 救市行動對利率大體上沒甚麼影響, 只代表借平錢的時間會繼續, 她們就是用時間去沖淡問題. 就好似美國般, 現在又好似 "無乜問題"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