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錢人之所有廣告收入, 將全數捐予慈善團體

2012年6月18日

你的消費決定你的未來

第三層樓收樓了, 有錢人也回顧了自己路 (5年內細屋搬大屋 (一)5年內細屋搬大屋 (二)). 回想這幾年的生活, 雖然算是節儉, 但卻從沒有要委屈自己去遷就自己的計畫.

當每次同朋友傾計時, 很多時朋友都會講笑咁講, 有錢人呢幾年好似識變錢咁, 食又唔覺佢食得差, 用又唔係用得差, 樓就買完一層又一層, 問到人工又話唔係比朋友高... 咁何來會有分別呢?

跟住, 有錢人就用了以下的生活事例以作解釋:

有錢人夫妻同朋友C夫妻(他們兩位都在銀行工作)都有穩定收入, 而有錢人夫妻每個月的主要支出分配大概如下 (因為每年人工都有所增長, 所以只有大概數字):

供養父母 (有錢人父母 + 有錢太太父母) ~ 20%
供養孩子、小朋友有關洗費 ~ 10%
供樓 (兩層樓)及相關洗費 ~ 25%
生活費及其他洗費 (旅行/ 奢侈品) ~ 20%
儲蓄、投資 ~ 25%


朋友C夫妻的支出分配大約如下:


供養父母 (朋友C父母 + 朋友C太太父母) ~ 20%
供養孩子、小朋友有關洗費 ~ 0% (他們未有小朋友)
住屋及相關洗費 ~ (他們住公屋, 每月約$1,000)
生活費及其他洗費 (e.g. 旅行/ 奢侈品) ~ 50%
儲蓄、投資 ~ 30%

在分配上, 分別在於 "生活費及其他洗費 (e.g. 旅行/ 奢侈品)";
有錢人只是約為20%, 而有大約25%在供樓, 而朋友C就是50%, 未有供樓的現金需求;

近年, 隨著樓價的上升, 有錢人的 "供樓錢" 也等於一直升值, 但朋友C的 "消費"就是真真正正的 "燒廢"了...

有錢人與朋友C的不同, 在於把"消費"放在住屋裡,
這些不同的做法, 其結果在短時間之內是無法看到的, 但分別一定會跟隨時間而成長 ~~~ 在幾年前開始, 有錢人就開始在 "自住樓"儲蓄, 就算樓價升值/ 不升值, 到現在也有能力換大屋了, 而朋友C繼續住公屋, 也常慨嘆自己未買樓. (其實他一早有能力買樓, 但就是不行動而已)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