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顧2012/12 最後戰績:
月結單結餘:
月頭: 約 $36萬; 月尾: 約 $40萬
權金總收益: $6萬, 當中有$4萬幾是未來月份, 所以實際淨值應該約 $37萬
即是多左萬餘元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踏入2013/01月份, 紀錄建倉情況:
941 中移動 (2013/01/02 收市股價 $91.40):
2013/01 月份到期倉位:
$80.0 SP @ $0.13
$82.5 SP @ $0.3
$85.0 SP @ $0.4133
$87.5 SP @ $0.9033
$92.5 SC @ $1.5 (純粹出自貪心)
$95.0 SC @ $0.64
$97.5 SC @ $0.3567
$100.0 SC @ $0.18
共收期權金大約 $39,000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2013/02月份到期倉位:
$80.0 SP @ $0.3
$100.0 SC @ $0.5267
$105.0 SC @ $0.2
共收期權金大約 $8,200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現時戶口仲有超過50%按金比例, 用以備用作股價波動之按金需求及相關之買賣運作. (還未計仲有廿萬額外後備現金)
由於繼續增加了期權的按金本金, 也因為權金收入的增加, 令到每個月實質收入加大到兩萬至兩萬五之間, 但是, 也因為資金的增加, 令到有錢人不可以再一次過做買賣, 只可以分階段以及需要下月的期權才可以保持回報率; 這些操作上的差異, 帶來的當然是更高的回報, 但也同時帶來大些少的波動, 不過我也早有準備, 只要股價不會一日內蒸發30%, 我就不會蝕入肉!! (經驗之談, 藍籌股一個月跌30%已經少, 要一日內跌30%, 未見過!!)
但因為期權汲及高槓桿, 可以是一項高波動的投機活動, 沒有足夠的準備 (包括現金,心理,技術), 不要犯險!!
有錢人:
回覆刪除1. 是否介意講出你一月份建倉的所有合約之按金總金額為多少?
2. 請教你, 你的現金分為 3:2, 即可用按金:備用安金。雖然是做價外啫, 難道一點不擔心被行使? 或你會蝕錢平倉?或另外調用現金來買入股票?
不吝賜教, 謝謝。
To Home Tree,
回覆刪除1. 一月份建倉按金總額在$30萬左右,由於價格有波動,有時按金需求上升10%有多至$33萬左右;
2. 我一般都係做深度價外的SP/SC,以往續計,我有超過90%機會不會被行使,雖然往續不代表未來,就算有意外都一定不會令我死亡.我會選擇蝕錢平倉,我的其中一條規條,係如果價位比我的行使價價內超過我的期權金,不論蝕多少都要平倉.
有錢人:
回覆刪除多謝你願意分享投資股票期權的經驗! 使我受益不淺, 再次深表謝意。
施比受,更有福; 大家都分享各自的經驗,讓更多人進步. 加油!
回覆刪除無私分享,LIKE!!short position真的好大風險,富 貴險中求,支持「有錢人」!(小弟曾經sp 700輸大鍋,之後心淡,冇玩好耐了)
回覆刪除仲有,覺得你個blog好好,對不明理財人仕好有用。而家後生冇呢D概念,本人是80後,要向「有錢人」學習!因為小弟冇咁進取⋯⋯(^_^)
回覆刪除To Eden, 多謝閱讀.
回覆刪除SHORT POSITION雖然係可以蝕無限,但投資或投機本身就係有風險,最重要係懂得控制風險,也有心理準備面對風險及意外. 例如中移動的SP 85, 最恐怖就是股價跌到零蚊,咁即係每張合約蝕$85x500=$42500,計得到的數即係有限數啦.
700價格波動好大,唔係我地一般散戶輕易駕馭得到或預計得到,連接近地估也不容易,無論SP或SC都好容易有意外,沒有好處. 無論投資或投機, 都係要找最矮的欄然後跨過它 (即是取易不取難)
我寫呢個BLOG首先係為左自己而寫, 想記錄自己的投資,搵錢及資產累積過程的做法及心理想法, 係一種自利行為, 之後, 先係想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功/失敗例子, 以此渠道與大家交流,一齊進步,希望大家都能成為"有錢人".
共勉之!
有錢人兄:
回覆刪除想問一個新手問題, 你一月的這個 SP $87.5 是否已平倉? 如沒有平倉, 現在的保證金是否增加了很多
謝謝
因為股價已低過行使價減權金,已平了.
回覆刪除咁85平埋未.?...尼排941個勢較差...
回覆刪除$85都平埋了, 因為股價已低過行使價減權金.
回覆刪除股價低過行使價減權金 要平倉
回覆刪除LEE 條RULE 背後的想法係乜??
to ko ching,多謝閱讀,其實當中原理好簡單,但我想你自己想一想以下的問題,想得到就等於你明白那原理:
回覆刪除1. 如果到期的時候,股價是低過行使價減/加期權金,即是對我地short方來講是甚麼情況呢?
2. 如果我地之前無平倉,又會出現甚麼情況呢?
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, 共勉之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