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電視節目的熱話, 已經由盛女轉變成秋官的心戰, 因為秋官的秋官效應, 今個月股市應聲下跌兩千點, 秋官真係次次都有料到? (又睇睇下次有劇上畫時點樣). 不過, 有錢人想講的唔關秋官套劇事. 而係我我父母輩如何 "致富".
從來, 致富都係講一套成功的系統, 講的當然唔係電腦程序系統, 否則, 大家都只係 "均窮", 唔會 "均富". 致富的系統是每個人都不同的, 有些人的系統是由買賣貨物而來, 他們可以每天追逐, 看到低買高賣的機會, 十次出擊9次中皓; 有些人的系統是等待買入信號, 能夠大手買入了, 又耐心等待賣出信號, 基本上, 一次買賣循環可以長以年計, 但賺一次錢夠普通人食過世; 其實每種方法都有人成功, 有人失敗. 最重要是大家先要了解自己是甚麼人, 然後去尋找/ 建構最適合自己的系統.
早前有一則新聞, 有一位退休護士, 在她的工作幾十年間, 每每儲到錢就買匯豐, 直到退休時已經變成千萬富婆. 其實同類故事又何止這個, 你我身邊也有不少. 問問自己的父母輩, 有不少人都是為了家庭買了樓, 然後每個月努努力力工作賺錢供樓. 以前要供樓, 一定要有三成首期, 供期也不多於十年.
有錢人的父母也是這樣捱過的, 當年有錢人住過公屋, 但家中父母希望我們家擁有自己的天地, 不想依靠社會支助, 所以把所有的儲蓄也拿了出來, 交首期買樓. 當時樓價大概是35萬吧, 我們要比成十萬首期, 我記得當時我們好似沒有足夠首期, 差一兩萬的, 還問親戚借了少許的. 剩餘的就以十年時間供款. 我們一家當時只有一萬多元的收入, 每個月供樓都要幾千元了. 當時的息率是10%有多的, 就算借25萬, 一年的利息都已經成3萬大元了, 即是每個月淨供息都兩三千... (當時公屋每月租大概五百元吧). 頭一年, 我們還要歸還親戚的借款. 一家人每個月剩下的生活費就是剩餘的三數千. 通過了緊縮的頭幾年, 供款比例減少了, 生活就慢慢變好了, 儲蓄也多了, 之後有錢人的父母也在內地也買了個物業 (現在也賣了, 賺了些錢). 有錢人父母的例子, 也許是很多香港家庭父母輩的寫照 ~~ 辛勞賺錢, 節儉供樓, 令家人住得舒適. 到現在, 樓是自己的, 生活費是過往儲蓄與及子女供養的生活費.
(待續)
特朗普當選之感
2 天前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